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序章 乱世序曲谁奏响 (第4/4页)
道,外敌,他不管,只管争权夺利,打赢了功劳全是他的,出生入死的功臣,不入阉党,全部滚蛋。 传闻二,魏公公会收税,大明朝全靠他收的税在撑着。 这个传闻,从来只有几句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万历四十六年,加征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贰拾万零六十二两; 天启年间,税赋最高的一年为天启六年,加上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五十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两;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全年税赋共计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崇祯十年,再加剿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零八十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两; 崇祯十二年,再加练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七百余万两。 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而建奴、反贼未尽,这才是崇祯没钱打仗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就传成没有魏忠贤,朝廷收不上税了! 当然,这税收不是魏忠贤的功劳,也不是东林党的功劳,而是户部的功劳,全国税赋靠一个太监,实在是奇葩言论。 要是魏忠贤这么无所不能,怎么不见他去打后金,去打倭寇,天天躲在京城,凭借天启的宠信称王称霸,算是能耐? 还有一些更可笑传闻 比如,曹化淳在崇祯借不到饷银的时候说魏忠贤好话,说什么“若魏公公在,当不至于此。” 这真是千古奇冤啊,曹化淳崇祯十二年二月就告老返乡了,崇祯十七年他怎么跑回皇宫跟崇祯皇帝说这话? 又比如,李自成快打进来的时候,崇祯后悔了,给魏忠贤重修坟墓,这也不知道那本小说上写出来的,反正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那会儿李自CD要攻破京城了,崇祯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他会闲的蛋疼,出钱去给魏忠贤修墓? 只能说,捏造这个的人,脑洞够大。 有一个传闻,那就是天启对魏忠贤得评价,这个倒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他一直信任魏忠贤,把魏忠贤当亲信,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倒也一点都不奇怪。 就算天启要死的时候,醒悟了,不信任魏忠贤了,他敢说别的吗? 那时候,整个皇宫,全是魏忠贤的爪牙,他敢对崇祯说:“老弟啊,哥是给魏忠贤害死的,你一定要给我报仇啊。” 他敢这样说,那不是害崇祯吗。 如果他这样说,估计史书会这样记载:天启崩,其弟信王朱由检忧伤过度,哭晕榻前,不治身亡! 总的来说,天启用魏忠贤收拾东林党,这个,没错,反正魏忠贤就是个痞子,不讲道理,不要脸,秀才遇到兵,有理都说不清,进士遇到痞子,那更没办法讲道理,魏忠贤收拾东林党,那是妥妥的。 但是,用一个斗字不识的痞子去治国,那就,只能,呵呵了。 当然,明朝究竟亡于谁手,这个不能妄下定论。 有天灾的原因,也有人祸的原因; 有党争的原因,也有贪腐的原因; 有土地兼并的原因,也有群臣无能的原因,等等等等。 如果硬要归结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那就有失偏颇了。 这个锅,崇祯表示不背,他至少是千古少有的勤勉皇帝,从不沉迷女色,也不贪图享乐。 这个锅,东林党表示背不起,因为他们并没有祸乱朝纲,党争也不是他们一党挑起的。 这个锅,魏忠贤其实也背不起,他只是祸乱朝纲而已,至少他死的时候,明朝还没有亡。 应该说,魏忠贤只是奏响了明末乱世的序曲,因为他乱搞一通之后,党争就完全变质了。 当初东林党和浙党、楚党、齐党党争的时候,至少表面上大家还是比谁更正直,比谁更能干,比谁更为国为民。 到了魏忠贤这里,党争就变成了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了! 当朝廷大臣都开始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的时候,世道不乱,那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