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二章 戌狗 (第1/3页)
肯尼迪虽然没有说的很详细,但是陈强仍然猜出了事情的大概。 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英国人快没钱了! 大英帝国百余年来在全球的殖民,为英国积攒了太多的财富,然而二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大量的消耗了英国靠着殖民积累来的财富,随着英国殖民地一个个的开始闹独立,大英帝国的力量已然衰弱了很多,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英国人的财政也终于开始吃紧了。 在殖民时代,全世界的各种资源会源源不断的运到英国本土,为英国输血,使得英国的物资供应空前的丰富,英国人也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奢侈生活,这点从二战期间英国的物资配给制度就能够看出来,即便是处于困难时期,英国给予民众的物资配给额度依旧是很高的,肉类、黄油、糖,一样不缺,当时的很多富裕国家,国民日常生活的消耗都不如英国战时物资配给给的多。 再比如《米尼弗夫人》在英国获得了上百万英镑的票房,要知道当时的德国时不时的会来轰炸一波英国,然而这并没有阻挡英国人在闲暇时间走进电影院,这体现了英国人活的还是很滋润的。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虽然战争来临了,但只要德国人没有攻上英国本土,他们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改变。 欧洲战争爆以后,在欧洲各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英国人仍然在大手大脚的花钱,不仅仅是民生的保障,从美国人手里购买各种武器,更是毫不手软。比如在敦克尔特大撤退之后,为了保卫英伦三岛的天空,美国的战斗机库存都被英国人给买空了,甚至美国人不得不将一些现役飞机卖给英国。 英国人是很有钱,但也经不住这种花法,特别是德国海军采取了“群狼战术”之后,物资运到英国变得更加困难,每一美元的物资运到英国,可能得会有两美元的物资被德国人击沉在大西洋里。 战争掏空了英国人百年殖民积攒的家底,英国的财政终于吃不消了。也正是因为打仗清空了国库,所以在二战结束后,英国才会选择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33亿美元的援助。 此时英国人已经快没钱了,为了筹钱继续打仗,只能去变卖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像是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不用卖就可以直接当钱花,而那些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肯定是不能卖的,就算英国想卖,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愿意买,于是英国人便打起了艺术品的主意。 所谓的艺术品,指的当然都是那些古董文物。这些年来英国人在殖民的过程当中,可没少搜刮文物古董,这些文物古董可都是能够卖不少钱的。 但是文物毕竟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即便是在四十年代,大部分独立的国家也都制定了保护文物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物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贩卖的,弄不好会惹起外交问题,而且英国的这些文物全都是从世界各地抢来的,本就是来路不正,卖起来要说不心虚,那是假的。 在普世价值中,文物本来就是全人类的瑰宝,贩卖珍贵文物这种事情,就牵涉到道德问题了,所以即便是英国政府,也不敢很随意的大肆贩卖文物。偶尔买一件两件还可以,可要说搞批,必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英国做不出来那样的事情,毕竟这个时代的大英帝国还是要脸的。 而且英国人也不希望把卖文物的事情弄得世人皆知。试想一下如果消息传出去的话,世人皆知那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竟然要沦落到贩卖文物了,那岂不是在告诉全世界,英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马上就要山穷水尽了,得靠卖文物才能筹到钱。这对于同盟国来说也是一次打击,而对于轴心国来说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所以基于对战局的考量,英国政府也不能公开的去贩卖文物。 最终英国政府决定以艺术品展览的形式,挂羊头卖狗肉的将手中的文物给卖出去。 早在纽约世博会的时候,英国人就以参加世博会展览为借口,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和文物运到了美国,这也算是担心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会毁在战火当中。而随着欧洲战争的彻底爆,更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