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国物价详情 (第1/1页)
资料源于百科: 细节,计价年代有略微不同,这里视作同时期。 资料一,根据《上海工人运动史》一书披露: 1927年,上海物价:大米一石14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1931年广州物价:一块大洋买25斤大米(电影中秋生50斤糯米5块),大米0.04元一斤,糯米0.1元一斤。 1933年bj物价:1银圆可买6斤上好的猪肉,入住一所高档旅馆,每天房费也不过2-3块大洋。 1937成都物价:1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 资料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里: 上海一顿两枚鸡子(鸡蛋),一块油饼的早餐,需要四枚铜圆。饭馆叫一盘葱烧大排,几样素菜,两碗米饭。两个人吃顿比较好的,需要花费八角小洋。 两个人吃饭,在北平一块银元能吃顿涮羊肉, 上海的话能吃两份西餐,坐一次公共汽车,五块铜圆。 资料三,据《民国中产阶级账本》记载: 董士沅所记录民国25年日常开支中,买书籍需要1元,买烟盒、手帕、牙膏、牙刷共1元,买灰布鞋也得一块大洋。 洗澡需要2角,买茶晶眼镜3元,买洗衣皂2角。洗衣被需要3角,买鲜肉、鸡蛋共2角,算命5角,修发2角,西瓜50斤共2块大洋。另外猪油3角,豆油5角。 一份报纸零售3个铜圆,一块银圆只能够买一个月的报纸, 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追女生的话,逛公园比较便宜,五个铜子一张票,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 1银元=100铜元 不过要是看电影,特别是刚上映的时髦的话,那可就贵了去了。当时要花一元二角大洋,才能买到民国十四年摄制的喜剧《淘金记》电影票两张。 二、奢侈品价格 相对于生活必需品,那么一些皮鞋钢笔西服自行车,那可就贵多了。 抗战前一辆单车在成都卖,差不多就得150块大洋。 骆驼祥子买黄包车头等新车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