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动的导游旗_(六)草坑里的蘑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草坑里的蘑茹 (第1/4页)

    要说在草原深处行进个把小时就能看见牧人那是很少见的事情,旅游点所在的草原上,牧人都已经定居下来,盖了砖瓦房,建了牛羊圈,过了上定居的生活。每家每户都承包了草场,实行定点放牧,牧户多数是雇人打理马匹、牛羊,有的牲畜数量少的人家,会把羊集中起来共同雇人来放。自家的草场用网围栏圈起来,专门种植牧草,等到秋天打上草垛子,储备起来留做牲畜冬季草料。而靠近旅游点的牧户,一年之中,夏秋两季接待游客则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在入夏以后,草原旅游人数快速增加,每一天都能接等十几拨甚至几十拔游客,在旅游团费中有一项叫草原服务费,其实就是付给接待旅客的牧户的,有的是一团一接,现款结算,有的是导游签单,费用交给旅游点,牧户集中和旅游点结算。

    要是比起和旅游点的关系来讲,导游和牧户之间的关系就相对简单一些。导游带团过来,牧户接待,提供一些奶茶、奶食,陪游客聊聊天,合合影,回答一些问题,再带着人们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转一转,整点有民族特色的小游戏,充其量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临走前,还可以向游客推销一些肉、奶食成品,这些也不用和导游分成,卖多少是多少,这次卖不了还有下一次。而导游只要保证随时在游客身边,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其他的也不用做什么。

    这不,离开敖包山后,陆川一行转头向东北,不一会就来到了牧户巴图的家里。离牧户家还有不到七络,有的男孩则以睡尽身边美女****为荣,有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因为所谓的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而抑郁而焦虑而自杀而杀人。。。。。。太多太多的例子,有的全国知晓,有的身边经常遇到。人们在感叹当下城市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时候,是否真正想过,从长辈,从家庭,从社会是否给孩子提供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点上,更加纯正和单纯的草原却做到了,这里的关系很单纯,尽管没能让孩子看到更多的花花世界,却给了他们一颗纯洁坚强的心灵。如果从这个角度讲,草原上的孩要比城市里的孩幸福得多,至少他们不会因为身边物欲横流而迷失自我,不会因为尔虞我诈而放弃自我,不会因为急功近利而牺牲自我,不会因为社会责任而逃避自我。另一方面,每一对父母都怕自己的孩输在起跑线上,总以为从孩子成胎腹孕开始就应该为其准备好一切,创造好一切,只等孩子一步步地顺理享受,坐享其成。其实不然,父母所有奋斗得来的一切,对孩子,对小子最有用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学识、思想、品质、意志、信念、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传承,如果把前者比作是鱼,那后者就是“渔”,于其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育。父母积德儿受益,父母造孽孙还债,这就是因果轮回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和事,总会找到能加在印证的实例出来。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题话,实在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如果各位读者觉得此段啰嗦,大可不必当回事了。还是回到正题吧。)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打着,敖登和哈丝带着小悦阳和几个男孩在树边的草坑里找蘑菇。昨天下过雨,在低洼的湿地边上,钻出了许多蘑菇,有的已经展开了伞柄,有的还没有打开。孩子们有的拿铲子,有的拿木棍,这挖一会,那掘一阵的,城里的孩见一个挖一个,多半不是挖了半截就是彻底铲碎,而敖登和哈丝则只挖长成熟的,还没有完全钻出地面的他们不挖,每挖完一处,就用小铲子把地填平,其他孩子挖过的地方一片松土,就像土拨鼠刚刚打过洞一样。

    一会功夫,两个孩子抱着一大盆蘑菇从草坑里回来了。其他孩子也跟着跑了过来,有的追着问他俩挖蘑菇干什么,敖登告诉他们说挖出来洗干净了可以煮面吃,也可以炖羊肉时放一些,会让汤很香。洗干净晾干了存起来,还能留在冬天吃。正儿八经地扒开带着土的蘑菇给他们讲它们不同的名字。

    陆川签好了单,坐在院西的勒勒车上喝着水,看着孩子们。大人们都不怕出什么事,就得看好这群孩子。白丽丽去屋后上了趟厕所,回来后看着陆川一个人坐在那连喝水边看着孩子,就走了过去。

    “陆川,你和这家牧户很熟么?”

    “熟,我带团来草原经常到这,巴图是个好人,很讲义气,人又豪爽,我跟他还摔过跤呢,巴图可是个好跤手,以前在那达慕上还拿过第一。开始我们并不熟,后来聊起天来才知道,他弟弟铁木耳正好是我大学同学,同一个系的,这才越聊越近。现在他弟在市开了家蒙餐馆,生意还挺好。我回市里经常去他那里喝奶茶,他也经常从巴图这近些奶豆腐、肉干之类的原料。有时是巴图送,有时是他回来运。”

    “那巴图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呢?”

    “他说等孩子再大一点就送,他说城里人太复杂,人们又都不说蒙语,想让孩子留在身边久一点,太早送城里就会忘了草原的。这不敖登快要上初中了,他打算明年就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