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不是乱抡吗(求订阅!) (第1/4页)
… 是的。 大事不好了。 潜入到金国内部的石秀,打听到,宋金达成协议,大金出兵五十万,大宋出兵一百万,联合讨伐蔡仍。 不仅如此,完颜阿骨打还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蔡仍,称:蔡仍身为宋臣,深受大宋皇恩,还纳了大宋皇帝的三个女儿,结果,在外出统兵打仗的时候,无故拥兵自重,不为人子,人人弃之,当共讨之。 如果只是说说,也就罢了。 关键,完颜阿骨打的讨叛声明发出不久,就得到了西夏国主李乾顺的响应,李乾顺声称将要出兵三十万,配合大金和大宋出兵讨伐蔡仍。 如果说,西夏出兵来讨伐蔡仍,蔡仍勉强还能想到,那么有一个消息,却是蔡仍始料未及的。 这个消息就是,高丽竟然也说要出兵三十万,来讨伐蔡仍。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蔡仍这个气啊,要说,大宋、大金、西夏与我接壤,担心我成为他们的威胁,出兵来讨伐我,也就算了,我跟你高丽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还哪哪不挨着,你为什么也要来攻打我? 蔡仍大发雷霆,将呼延庆、张言、张仅和赵良嗣、王介儒(他二人是前段时间出使西夏的使臣)叫来,责问道:“你是怎么出使的女真,又是怎么与党项接触的,怎么会让他们跟大宋结盟?” 不论是呼延庆、张言、张仅,还是赵良嗣、王介儒,全都沉默不语,默默的接受蔡仍的训斥。 事实上,这事不怨呼延庆、赵良嗣等人。 那怨谁? 怨蔡仍。 蔡仍的外交原则太强硬了,无论是对大金,还是对西夏,都是寸步不让。 与蔡仍正好相反的是赵佶,无论是对大金,还是对西夏,赵佶都谦让有礼,并且肯花钱买平安,也就是愿意向两国献上岁币。 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完颜阿骨打,还是李乾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杰,他们很清楚,蔡仍和赵佶谁当他们的邻居,对他们而言才更有利。 再者说,除了赵佶那个傻帽,谁不是联弱抗强? 所以,完颜阿骨打和李乾顺没做太多的挣扎,就选择了大宋当它们的盟友,选择兵强马壮、侵略性又强的蔡仍当它们的敌人。 这些事其实不难分析,甚至不难打探。 等蔡仍的气头过去,蔡仍手下的一众谋士很快就帮蔡仍捋清了这些。 蔡仍不是接受不了错误的人,他给了呼延庆、赵良嗣等人一些升赏,然后又勉励了他们几句,以此来表示,错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自己。 蔡仍都已经是皇帝级别的人了,能做到这些,已属不易,呼延庆、赵良嗣哪还能再怪蔡仍? 不过—— 对于自己的外交原则,蔡仍并不后悔。 软弱的外交,固然能苟一时之安,但却会后患无穷。 而强硬的外交,看起来有些被动,但只要挺过眼前的困境,却可以长治久安。 很快,就又有不利于蔡仍的消息传来: “大宋起兵三十万,号称一百万,分别由姚古、种师中、郭药师统带,在代州、雄州和广信军集结。” “西夏起兵十万,号称三十万,分两路,一路走河清军,一路走金萧军,直逼云左而来。” “金国起兵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分两路,一路直奔松亭关,一路直奔榆关。” 换而言之,宋、夏、金三国同时向燕云发难,准备从四面八方攻来。 而且,高丽也屯兵十万在其西北方,对外号称聚集大军三十万,作出随时出兵的架势。 可以说,顷刻之间,蔡仍势力的形势就急转直下,面临最严峻的形势和考验。 …… 对此,蔡仍将自己手下的一众大臣召来问策。 新投靠蔡仍的左企弓,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功利心丝毫未减,自从胁迫萧普贤女投降了以后,事事都非常积极。 正好,蔡仍也缺这样的表率。 加上,左企弓原来就是北辽的宰相。 所以,蔡仍表现得很重用左企弓,不仅委以左企弓重职,还在制定燕地基本政策时,经常采纳左企弓的建议,让左企弓干劲十足。 因此,蔡仍问策,左企弓抢先道:“党项那两路大军其实不足为惧,云左有长城和天险,还有完善的防御设施,只要布下足够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