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_第178章 结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 结盟 (第3/5页)

力插手府州事务。

    钱向南道:“府州倒没有发生重大事情,只是有一件事情,军情营认为颇有些意思,便给我送了过来。此事其实发生在显德二年初,陛下南征淮南的时候,把府州升成节镇,折德任永安节度使,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向来看不起折德,听说折德升为永安节度使,居然下令封锁道路,不准府州的人从夏、银、绥、宥四州通过。折德没有办法,派人穿过荒漠到了灵州,辗转上千里把此事告到大梁,陛下派遣供奉官齐藏珍带着诏书责问李彝殷,李彝殷这才勉强让府州之人通行。”

    侯云策早已把大林地形刻在了头脑,把地形图在头脑中过了一番后,道:“陛上把府州升成节镇,变相增加了府州的兵力,能防御北汉,当然也能牵制李彝殷,李彝殷当然会有所反应。西北复杂,我们得赶紧布局,也不知钦差到了什么地方。”

    侯云策为了拖延钦差大臣的脚步,派了一名机灵幕僚带重金前往京兆府。

    京兆府是以前的大武都城,名胜古迹、美味佳肴和风花雪月等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数不胜数,若能拖他十几天,就可以从同心城撤出更多的精华。

    京兆府就是大武帝都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南部,北临泾水、渭水、刿水、灞水、澧水和涝水等诸水,这些清澈的小河流宛如丝带一样将长安环绕,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格局。京兆府的南面是秦岭山脉中段——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长安便得到历代君主垂青,在悠悠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大武等大大小小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秦始皇陵;自大武时代,这里更是成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虽说大林朝建都大梁城,京兆府地位不断地下降,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京兆府仍然凭借着千年古都优势,吸引着八方商人和宾客。

    侯云策派出的幕僚原本是嵩山书院的教师,叫沈怀镜。沈怀镜来到凤州后,渐渐在嵩山书院里露出头脚。侯云策手中实在缺人才,见沈怀镜有文化而办事灵活,是可造之材,便让沈怀镜当了自己的幕僚。

    钦差是个文化人。由沈怀镜这种文化人应付,倒是最合适不过。

    沈怀镜是在郑州投奔到嵩山书院,其家境一般,考中秀才之后,便屡试屡败,再也没有进步。当日嵩山书院招贤,沈怀镜见待遇颇丰,便想一边教书一边继续苦读,谁知道进了嵩山书院不久,书院就搬到凤州。沈怀镜舍不得书院高薪,还是跟了过来,随后他被选到凤州侯,成为黑雕军中少有的非军队出身的幕僚。

    随着地位提高,沈怀镜眼界也开阔起来。他见到郭炯、何五郎等人都没有功名,却凭着战功当上了将军,知道跟着侯云策是做官的一条捷径,便淡了考取功名念头,一心一意跟在侯云策身边做事。

    钦差大人官虽不大。却是陛下的化身,往往还兼任体察各地民情政情的任务,因此,地方官高规格隆重地款待了钦差大人凌实。

    沈怀镜在京兆府里住了数天,钦差大人凌实一行才到达京兆府。

    钦差大人凌实三十二、三岁,进士出身,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五品官,手下管着三五个人,在皇亲国威聚集、大官们如云的京师,他每天都要看着长官脸色过日子,日子虽说过得去,但要说到花天酒地、耀武扬威,却还不如一个大县县令。

    在京城中,凡是钦差均是一个肥厚差事,酒肉美色自不必说,还有一笔可观钱财。这是官场暗规距,是大小官员都知道却都不说破的事情。凌实当过一回钦差,赏过其中妙处,这一次使了些银两,又被派到西北传达圣旨,并暗察西北战事和民情。

    凌实很懂得当钦差的窍门,一路上慢慢走,每到一地,总要休息数天,尝尽各地美味,看尽祖国壮丽山河,玩尽风味不同的女子。在十月底,总算来到大武帝都长安,帝都长安果然是不同凡响,京兆府各路官员都争相宴请钦差大人,花红酒绿之下,让钦差大人享尽了做男子的尊贵和快乐。

    沈怀镜怀揣重金找机会接近凌实。

    凌实住在一个幽静大院中,这是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专门用来招待过往贵客所用,沈怀镜是用黑雕军幕僚的身份去见钦差大人。

    第一次求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