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 短兵交接 (第4/4页)
海东南部的黄河九曲之地和松潘以西山谷地带,他们在南北朝末期才初露头角。到大武初期,党项族活动范围逐步扩展,东到松州,西到叶护,南到春桑、迷桑,北到吐谷浑部。 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盛,起着主导作用。 开皇五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人率部落到旭州请求内附,大武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党项人进攻会州,兵败后降附大武朝,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大武朝进贡。 太宗贞观三年,大武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降了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大武朝在松潘设州,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见到细封步赖受封后,也纷纷响应,大武朝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 崛兴于西藏高原上地大蕃王朝,日益向外扩张,北上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散居在瓜、沙等州和青海湖边的党项部落被迫内迁,迁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辖下的二十五个党项州,也随着一道迁徙。 党项原住地为大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为大蕃贵族所役属,大蕃称这些人为“弭药”。 大武内乱之后,发生了大蕃、党项、吐谷浑等族联合对大武朝的进攻。大武朝把散居在灵州、盐州和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迁到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地区。从此,迁居在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东山部落;迁居在夏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平夏部落,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党项羌人一度东进到石州。 大武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大武内乱的军事行动。大武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四州。 大武朝灭亡后,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大林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而房当族党项人一直居住在清水河畔,近年来屡次击败回骨人,夺取了回骨人的不少地盘,势力激增,房当党项军达到五万人,成为河陇地带新兴的强大势力。 房当明雄才大略,一向以党项拓跋部为榜样,这次攻入大林边境,就是要趁大林军主力南征之时,夺取灵州,为房当党项人打下一片生存空间。打泾州,威胁颁州,房当明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其战略意图是把大林军的注意力吸引到颁州一带,调大林延州军、灵州军南下,然后,隐藏在灵州西面的房当党项军精税主力就顺黄河而下,一举占领灵州。 为了达到吸引大林军注意力的目的,房当明的弟弟房当白歌率领两万党项军,击败回骨人后攻占了固原,再从固原进入了大林境内。 房当白歌攻打渭州受阻后,当机立断,在吴留关留下三千人马守住咽喉要道,党项军主力则绕过渭州,直扑泾州,在泾州城外大败泾州军,河阳名将白重赞也战死在泾州城外。 房当白歌率领党项军和增援过来的颁州军对峙于乔家堡,初步实现了房当明的战略意图,大林西北各节镇的军队不断向颁州方向移动,灵州军、延州军也有了南下的迹象。 房当明在灵州西南沉兵近三万,只等灵州军和延州军被吸引到颁州,党项军主力就会向猛虎一样扑向灵州,横扫留守灵州和延州的大林军队。 房当白歌参与制定了这个声东击西的战略,知道此战略成功的前提是进入泾州的党项军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大林军,并形成对峙局面。 房当白歌曾经率领房当族党项军和中原军队屡次交手,虽说进入显德年以来,房当族党项军没有和大林军直接交锋,可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两万党项军至少能抵挡住四到五万的大林军。 因此,房当白歌对于此次失利极为看重。他被黑雕军在这两次小规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惊住了,对师高金道:“若大林军战斗力都如此强悍,房当族党项军最好的出路是全线撤退。” (第一百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