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节 苦战 (第2/3页)
养成的性格,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决策者必须随机应变,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有时候周琅会在市场变化面前反应格外敏锐,习惯使然。 这也是习惯了带团队,从来都是自己做主,因此事发之后,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要跟其他人商量。当然也有那种在市场变化面前,大家先开个会讨论一番的团队,但这种团队一般都是成熟的大公司,而不是周琅带的那种创始团队。 不同的是,以前带团队,人数很少会超过百人,现在却是几千人,周琅还是一言而决,事后他自己都觉得是不是有些不够慎重。 看到王辅茞欲言又止的样子,周琅问道:“军事有何见解?” 王辅茞这才道:“属下鲁钝,属下以为,赵参将阻断敌退路,未必是件幸事。” 周琅疑惑:“何以见得?” 王辅茞道:“断其退路,则敌陷于死地,必负隅顽抗。兵法有云,围三阙一!” 周琅点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就是要全歼清军!” 王辅茞道:“杀敌务尽,原也不错。但应先溃其军,然后衔尾追击,方能事半功倍!” 周琅都觉得王辅茞说的好有道理啊,中国文人就是聪明,可突然周琅脑子里闪过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朝文人那么聪慧,或者说古人奇谋百出,到了近代,就是打不过列强,那些计谋似乎没起到作用。 文人是不是太喜欢计谋了,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战争本就是血肉的搏杀,当然建立在实力之上的计谋,确实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根本还是拼搏,文人重视奇谋,却鄙视匹夫之勇,这可能就是思想层面上中国王朝晚期军事往往落后的原因吧。 “还是要结硬寨打呆仗啊!” 周琅不由得想到曾国藩的箴言,感觉曾国藩这个文人,才真正触摸道了真正的智慧。 但不能挫伤王辅茞的积极性,周琅还是好一番自责:“是本帅思虑不周了。” 王辅茞忙道:“大帅不必自责,属下不过班门弄斧,大帅才是老成持重。虽说衔尾追亡事半功倍,可我军没有马兵啊,怕是不能竟全功。” 这就是王辅茞给周琅找补了,清军也不全都是骑兵,能杀光敌人步兵,就等于全歼了,周琅还没有那么苛刻。 “军师以为,清军会逃吗?” 周琅很关心结果。 王辅茞摇摇头:“怕是逃不掉。大帅令行禁止过于迅疾,怕是来不及。” 果然清军被堵住了。 赵文渡河真的是强渡,士兵是抱着竹竿游过去了,竹竿是随军带来扎营用的老竹子,数量多的是,一人一根竹竿,台湾士兵多会游泳,少数不会的,相互扶持也就过去了。 至于之前偷渡下淡水溪的那些渔船,则因为东港溪口就在东港的眼皮子底下,炮台就能覆盖,周琅无法从海上过来,所以他现在的位置是位于出海口往北一里处,距离东港也有一里的样子,被清军探马发现,真的是相当倒霉。 其实清军才觉得自己倒霉呢。 他们在东港待得好好的,都放弃对打鼓港的攻击了,对方还要找上门来。 找上门来不说,前面是坚船利炮就不提了,竟然狠辣的连后路也要赌上,用这绝户计,也不怕遭报应。 清军确实提前发现了,派出探马本不是为了侦查,他们根本没想过海寇竟然也会两面夹攻,派那些马兵是去求援的,海寇的舰炮太猛烈了,他们担心撑不住。偶然发现自己身后